Mar122025
“双碳”目标下,能源托管如何成为工业绿色转型的“加速器”?
发布:2025-03-12 09:35 字符数:1115 分类:专题文章
一、能源托管:重构工业用能逻辑的创新模式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能源托管作为一种新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正通过专业化、集约化的服务路径,重构工业领域的用能逻辑。其核心在于将能源系统的运营权委托给专业机构,依托智能化管理平台和技术改造,实现能耗动态监测、设备优化运行和碳排放精准控制。例如,某高校通过校果能源的托管服务,年能源费用降低11.4%,碳排放减少15%-30%,印证了该模式的经济与环保双重效益。
工业领域能源托管的应用场景更为复杂,涵盖高耗能设备改造、余热回收、分布式能源接入等。通过AI算法优化生产流程,可减少20%以上的无效能耗;而实时数据驱动的用能决策,则能破解传统工业“重生产、轻管理”的粗放用能顽疾。
二、技术赋能:能源托管的三大核心支撑
- 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
依托物联网与5G技术构建的智慧能源平台,可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动态调整能源分配策略。例如,中国电信打造的“绿色云网”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全要素连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工业低碳转型提供数字基座。 - 多能互补与清洁替代
能源托管推动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利用。如黄震院士提出的“再电气化路径”,通过绿电替代灰电、生物质燃料替代传统能源,结合储能技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使工业用能结构向零碳化迈进。 - 安全与能效双保障机制
托管服务需同步承接用能安全责任。张世祥强调,需建立设备巡检、谐波治理等制度以防范电气事故,同时通过变频设备改造等技术手段,解决三相不平衡等隐患,确保绿色转型平稳推进。
三、政策驱动与市场潜力:加速工业低碳进程
政策层面,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的意见》,将托管模式纳入双碳战略工具包。工业领域虽未全面覆盖,但钢铁、化工等八大高耗能行业已被纳入全国碳市场试点,倒逼企业寻求托管服务以降低履约成本。
市场数据显示,我国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市场规模超千亿,而工业领域潜力更为庞大。以贵州为例,其传统工业产值占比达59.1%,通过托管模式推动煤电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可释放巨大的减排空间。此外,能源托管创造的“节能收益共享”机制,能化解企业技改资金压力,形成可持续的绿色投入闭环。
四、挑战与未来方向:构建协同治理生态
当前工业能源托管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是高耗能行业工艺复杂,需定制化解决方案;二是部分企业数据开放意愿低,制约能效分析精度;三是专业服务商能力参差不齐,行业标准亟待完善。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 技术融合创新:将碳捕集(CCUS)、氢能等技术与托管服务结合,拓展深度脱碳路径;
- 商业模式拓展:探索“能源托管+绿证交易”“托管+碳金融”等组合模式,放大减排收益;
- 政企协同机制:政府可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参与托管试点。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news.sundenergy.cn/“双碳”目标下,能源托管如何成为工业绿色转型的“加速器”?.html | 尚德悦能零碳节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