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降低工业用电成本的主要方法,结合政策、技术和管理层面综合施策:
一、设备与技术升级
- 淘汰高耗能设备
全面排查设备是否符合《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淘汰目录》,替换为能效等级1级或2级的节能型设备,如高效电机、变频器、节能灯具等。重点改造泵系统、风机系统、压缩空气系统,优化管网设计以减少泄漏(效率可提升约30%)。 - 应用智能控制系统
安装自动化调节设备,例如根据用水量调整水泵运行频率的变频控制器,或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控设备能耗,避免空载运行。
二、用电管理与优化
- 分时电价策略
利用峰谷电价差异,将高耗能生产调整至低谷时段(如夜间或节假日),部分省份如河南推出午间平(谷)段电价,可节省20%-30%电费。 - 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
直接参与电力双边交易或跨省购电(如广东通过哈郑、青豫通道引入低价电),或通过需求侧响应获取补贴,例如主动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段减少用电。
三、能源结构转型
- 分布式光伏与储能系统
在厂房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降低对电网依赖。结合储能设备在电价低谷时储电、高峰时放电,综合成本可降低15%-40%。 - 探索清洁能源替代
引入风电、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或通过购买绿电证书实现低碳转型,提升企业社会形象。
四、政策与资金支持
- 争取电价优惠与补贴
关注地方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园区的专项补贴(如内蒙古曾提供10亿元电费补贴),或申请节能改造项目资金。
五、运维与员工培训
- 精细化能耗监测
使用智能电表或能效管理平台(如网上国网APP能效账单)分析用电数据,识别异常能耗点。 - 规范用电行为
建立设备维护制度(如定期检测管道泄漏),培训员工养成关闭非必要设备、合理设置空调温度(≥26℃)等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