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252025
智慧医院如何优化能源使用?
发布:2025-08-25 10:25 字符数:1787 分类:专题文章
在医院这一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复杂机构中,能源是维持生命救助、医疗诊断和患者舒适环境的生命线。随着医疗需求的增长和先进医疗设备的激增,医院的能源消耗已成为运营成本中占比巨大且不断增长的部分。因此,通过智慧化手段优化能源使用,不仅是降低运营成本的经济需求,更是提升医疗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那么,智慧医院究竟如何实现能源使用的优化呢?
一、 全面感知:构建医院“能源神经网络”
优化的第一步是了解能源用在了哪里。智慧医院通过构建覆盖全院的物联网(IoT)感知网络,实现对能源消耗的精细化监测。
- 智能电表、水表、气表: 在配电室、各科室、楼层甚至重点耗能设备(如MRI、数据中心、空调主机)上安装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水、电、燃气、冷热量等能源数据。
- 环境传感器: 监测各区域的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为舒适性与节能的平衡提供数据支撑。
- 设备运行传感器: 监控大型医疗设备和暖通空调(HVAC)系统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负载率和能效比。
所有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平台进行汇聚、清洗和分析,将原本“黑箱”化的能源消耗变得透明、可视,为优化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 智能分析:医院“能源大脑”的决策与洞察
仅仅收集数据还不够,关键在于利用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挖掘节能潜力。
- 能源基线建立与能效对标: 系统能够建立医院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下的能源消耗基线,并与其他同类型医院进行能效对标,快速发现异常和低效环节。
- 负荷预测与优化调度: AI算法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天气预报、门诊预约量、住院率等因素,预测未来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能源需求负荷。基于预测结果,系统可以自动优化调度策略,例如在电价高峰时段提前预冷/预热建筑,或适当调整非关键区域的送风量。
- 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 通过分析设备的运行数据,AI可以提前识别出能效降低或即将发生故障的迹象(如制冷效率下降的冷水机组),并发出预警,实现 predictive maintenance(预测性维护),避免能源浪费和突发停机带来的风险。
三、 精准执行:自动化系统的智能控制
基于“能源大脑”的决策,智慧医院通过各类自动化系统实现精准的能源控制。
- 智能暖通空调(HVAC)系统: 这是医院最大的能耗单元(通常占比40%-60%)。智慧系统可实现:
- 按需供给: 根据手术室、病房、门诊大厅等不同区域的实际人流量和环境需求,动态调整送风量、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服务”。
- 新风优化: 根据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数据,智能调节新风比例,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制冷或加热新风所需的能耗。
- 过渡季免费制冷: 在春秋季,自动利用室外低温空气为建筑内部降温,减少冷水机组的运行时间。
- 智能照明系统:
- 采用LED节能灯具,并通过红外感应和光照传感器实现“人来自动开灯,人走自动关灯”。
- 利用自然光调节,靠窗区域的灯光会根据室外光照强度自动调暗或关闭。
- 分布式能源与储能系统:
- 能源生成: 在屋顶、空闲场地安装光伏太阳能板,实现部分能源的自发自用,减少对电网的依赖。
- 能源存储: 配置储能电池系统,可在电价低谷时充电,在电价高峰时放电,实现“削峰填谷”,显著降低用电成本,并作为应急备用电源。
- 水资源智能管理:
- 安装智能水表监测漏水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用水(如夜间无人时段用水量激增),立即报警,避免水资源浪费。
- 采用雨水回收和中水回用系统,用于绿化灌溉和卫生间冲洗,减少淡水消耗。
四、 人文与管理:构建可持续的节能文化
技术手段固然重要,但人的因素同样关键。智慧医院通过以下方式将节能理念融入日常:
- 能源可视化平台: 将复杂的能源数据以直观的图表、仪表盘形式展示给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提升全员节能意识。
- 绩效管理: 将各科室的能耗数据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各部门主动节能。
- 智慧后勤管理: 将能源管理系统与后勤报修、设备管理流程打通,形成“监测-预警-决策-执行-反馈”的闭环管理。
智慧医院对能源使用的优化,绝非简单的“关灯关空调”,而是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它通过全面感知、智能分析、精准执行和人文管理的四位一体策略,将能源管理从被动响应变为主动预测,从粗放管理变为精细调控,最终实现安全、舒适、高效、低碳的多维目标。这不仅为医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释放更多资源用于核心医疗服务,更塑造了一个面向未来的、环境友好且更具韧性的现代化医疗典范。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news.sundenergy.cn/智慧医院如何优化能源使用?.html | 尚德悦能零碳节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