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272025
节能服务如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发布:2025-03-27 09:46 字符数:1327 分类:专题文章
实现“双碳”目标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议题,也是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这一进程中,节能服务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和机制优化,成为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的关键驱动力。以下从技术路径、行业实践和制度支撑三个维度,探讨节能服务对“双碳”目标的助力作用。
一、技术创新:驱动能效提升与能源结构转型
- 工业节能技术突破
工业领域作为能耗大户(占全社会能耗约70%),通过技术改造可实现显著减排。例如,联宝科技采用低温焊接技术,使主板生产能耗下降20%,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162吨;钢铁行业推广短流程炼钢、水泥行业应用余热发电等技术,可降低传统工艺30%以上的碳排放。
江亿院士指出,节能是碳中和的基础,需优先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能源效率。 - 建筑节能与空间资源利用
建筑能耗占比约20%,地下空间开发与装配式建筑技术成为新方向。例如,地下空间的恒温特性可减少空调能耗30%-50%,而装配式建筑通过标准化预制降低施工能耗40%。雅砻江流域二滩大厦通过光伏与储能系统融合,实现建筑能源自给。 - 清洁能源系统集成
节能服务企业正构建“风光储氢”一体化解决方案。京东方能源等企业探索“绿氢+储能”模式,为工业园区提供零碳能源替代方案。三峡电站20年累计发电1.6万亿千瓦时,替代标煤4.8亿吨,凸显规模化清洁能源的减排价值。
二、行业协同:构建全链条减碳生态
- 工业与能源领域深度融合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打造“节能+清洁供能”业务矩阵,累计实施4000余个节能项目,覆盖高耗能行业工艺优化、余热回收等场景。3060零碳产业基地通过跨行业协作,为化工、制药企业提供综合能源服务,实现项目落地效率提升30%。 - 数字化赋能能效管理
基于区块链的绿电交易平台(如天津电力交易中心)确保绿电可溯源,而智能算法可优化电网动态调节,降低风光电并网成本。企业能源管理系统(EMS)通过实时监测,帮助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降低能耗15%-25%。 - 碳资产开发与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企业主动节能,如重点行业能效标杆水平政策引导企业改造升级。截至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碳积分交易机制加速交通领域低碳转型。
三、制度保障:完善政策与市场机制
-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
定西市通过节能审查、清洁生产改造等措施,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8%。《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等政策将改造范围扩大至15个行业,倒逼企业技术升级。 - 标准化与认证体系构建
《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系统技术标准》等规范提升行业节能水平,而绿电证书、碳足迹认证等工具增强市场透明度。 - 多元化资金支持
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如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绿色金融产品(如碳中和债券)引导社会资本投入,3060零碳产业基地联合产学研资源形成技术孵化-应用闭环。
结论:节能服务的多维价值与未来方向
节能服务已从单一技术推广发展为涵盖政策设计、技术集成、金融创新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三方面:
- 技术深度:突破碳捕集封存(CCUS)、氢能储能等关键技术;
- 模式创新:推广合同能源管理(EMC)、能源托管等市场化机制;
- 全球协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低碳技术跨境转化。
通过多维度协同,节能服务将成为“双碳”目标实现的核心引擎,助力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占据引领地位。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news.sundenergy.cn/节能服务如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html | 尚德悦能零碳节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