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172025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与效益评估
一、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PC)的运作机制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EPC)是一种以节能效益分享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由节能服务公司(ESCO)承担技术、资金和运营风险,通过节能改造项目为客户实现能源成本降低,双方按约定比例共享节能收益。其核心特征包括: 零投资门槛:工业用户无需承担前期设备采购及改造费用。 风险转移:ESCO对节能效果提供担保,若未...阅读全文分类:专题文章
-
Mar172025
“双碳”背景下中国节能服务产业转型路径探析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作为能源结构优化和终端能效提升的核心力量,正面临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的关键转型。2020年,中国建筑与工业领域碳排放占全社会总量的90%以上,而节能服务产业通过技术革新与模式创新,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市场化抓手。本文结合产业现状、政策导向与技术趋势,探索其转型路径。 一、产业现状与挑战 规模与效益的阶段性波动202...阅读全文分类:专题文章
-
Mar142025
虚拟电厂+能源托管:未来能源管理的“黄金组合”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虚拟电厂"与"能源托管"两大创新模式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能源管理的新范式。这种组合不仅实现了能源系统的灵活调度与精益化运营,更催生出万亿级市场空间,成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核心引擎。 一、技术协同:构建能源管理的数字底座 1. 资源聚合的"双轮驱动" 虚拟电厂通过物联网技术聚合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资源,而能...阅读全文分类:专题文章
-
Mar142025
能源托管技术如何实现节能率35%?
能源托管技术作为节能降碳领域的创新模式,通过专业化能源管理、智能化技术集成与系统性能效优化,已成为实现高节能率目标的核心手段。结合多地区实践案例与技术原理,以下从技术路径、实施策略及效果验证角度,解析能源托管技术实现35%节能率的关键机制。 一、能源托管技术的节能逻辑框架 能源托管以**"全流程诊断+动态优化+风险共担"**为核心理念,通过三步走实现节能跃升: ...阅读全文分类:专题文章
-
Mar132025
AI+区块链如何重构能效管理生态?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全球能源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能效管理模式面临数据孤岛、信任缺失、效率低下等痛点,而AI与区块链的融合创新为这一领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AI的智能决策能力与区块链的信任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透明、高效、安全的能效管理新生态。 一、技术协同:AI与区块链的互补性 数据可信共享与动态优化区块链通过分布式账本和加密技术,实现能源数据(如用电...阅读全文分类:专题文章
-
Mar122025
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的政策红利
一、政策体系构建释放制度红利 在国家"双碳"战略驱动下,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EPC)已形成"国家标准+财税激励+地方配套"的三级政策体系。GB/T24915-2020《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明确其作为EPC主流模式的地位,而《关于鼓励和支持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的意见》等文件更建立起托管项目政府采购、费用结算等操作规范。中央财政通过"免三减三"税收优惠(营业税/增值税/所...阅读全文分类:专题文章
-
Mar122025
“双碳”目标下,能源托管如何成为工业绿色转型的“加速器”?
一、能源托管:重构工业用能逻辑的创新模式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能源托管作为一种新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正通过专业化、集约化的服务路径,重构工业领域的用能逻辑。其核心在于将能源系统的运营权委托给专业机构,依托智能化管理平台和技术改造,实现能耗动态监测、设备优化运行和碳排放精准控制。例如,某高校通过校果能源的托管服务,年能源费用降低11.4%,碳排放减少15%-30%,印证...阅读全文分类:专题文章
-
Mar112025
全球能源服务贸易规则重构
一、能源服务贸易规则重构的驱动因素 全球能源体系转型压力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与实现能力存在显著差距。COP28提出的2030年三倍装机目标(达1.17万吉瓦)若延续2000-2023年增速,仅能实现1.7-2.7倍。发达国家技术转移壁垒与发展中国家融资成本高企(非洲光伏融资成本为欧洲的2倍)加剧了能源转型失衡。 地缘政治与技术竞争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全链条自主化(占全球风电光伏装机近...阅读全文分类:专题文章
-
Mar112025
"双碳"目标下综合能源服务的协同发展路径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能源体系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综合能源服务通过整合多种能源形式、优化供需匹配,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然而,当前我国综合能源服务仍面临技术壁垒、市场机制不完善、区域协同不足等挑战。本文结合政策、技术、市场及区域实践,探讨其协同发展路径。 一、发展现状与核心挑战 政策推动与产业增长 自...阅读全文分类:专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