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222025
深圳某商业综合体节能改造的EMC实践
发布:2025-07-22 08:44 字符数:1286 分类:专题文章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推进,商业建筑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节能改造势在必行。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 EMC)模式因其“零投资、低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成为商业综合体节能改造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深圳某商业综合体为例,探讨其EMC模式下的节能改造实践,分析其技术路径、经济效益及推广价值。
项目背景
深圳某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涵盖购物中心、写字楼及酒店等多种业态。由于建筑年代较久,设备能效较低,空调、照明、电梯等系统能耗较高,年用电量超过2000万千瓦时,节能潜力巨大。
业主方希望在不增加初期投资的情况下降低能耗,而EMC模式恰好满足这一需求。通过引入专业节能服务公司(ESCO),采用“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由ESCO负责投资、改造及运维,双方按约定比例分享节能收益。
EMC模式实施过程
1. 能耗诊断与方案制定
ESCO团队对综合体进行了全面能源审计,发现主要能耗问题包括:
- 中央空调系统能效低,制冷机组老化;
- 照明系统仍采用传统金卤灯,未使用LED节能灯具;
- 电梯未配备能量回馈装置;
- 缺乏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运行管理粗放。
基于诊断结果,制定了以下改造方案:
- 空调系统优化:更换高效变频冷水机组,加装智能控制系统;
- 照明系统改造:全部替换为LED灯具,并增加智能调光控制;
- 电梯节能升级:加装能量回馈装置,减少电能浪费;
- 能源管理平台建设:部署物联网(IoT)监测系统,实现实时能耗分析。
2. 合同签订与投资模式
采用“节能效益分享型”EMC模式,合同期8年,ESCO承担全部改造成本(约800万元),业主无需支付前期费用。节能收益按比例分配,前5年ESCO占70%,业主30%;后3年ESCO占30%,业主70%。合同期满后,所有节能设备归业主所有。
3. 改造实施与效果验证
改造工程历时3个月,完成后进行了6个月的能效监测。数据显示:
- 空调系统节能率达35%,年节电约300万千瓦时;
- 照明系统节能率达60%,年节电约150万千瓦时;
- 电梯节能率达20%,年节电约30万千瓦时;
- 综合节能率超过25%,年节电约480万千瓦时,节省电费约400万元。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 经济效益
- 业主收益:8年合同期内,累计可获节能收益约1600万元,且无需承担投资风险;
- ESCO收益:通过节能分成回收投资并盈利,投资回收期约3.5年;
- 长期收益:合同期满后,业主可继续享受全部节能收益。
2. 社会效益
- 年减少碳排放约3800吨,助力深圳低碳城市建设;
- 提升建筑智能化水平,增强商业竞争力;
- 为同类项目提供可复制的EMC模式参考。
经验与启示
- 精准诊断是关键:全面能源审计确保改造方案有的放矢;
- 合理分配收益:灵活的EMC合同设计可提高双方合作意愿;
- 智能化管理不可少:能源管理平台是实现长期节能的重要保障;
- 政策支持推动发展:深圳对节能改造的补贴政策进一步降低了项目风险。
结论
深圳某商业综合体的EMC节能改造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实现业主与ESCO的双赢。未来,随着EMC机制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这一模式将在更多商业建筑中推广应用,为我国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提供重要支撑。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news.sundenergy.cn/深圳某商业综合体节能改造的EMC实践.html | 尚德悦能零碳节能服务